本报讯(记者 邹伟 通讯员 董晓燕 王艳) 昨天是“世界标准日”。记者在市质监局举办的“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宣贯会”上获悉,目前南京企业牵头或参与制订的国家标准已超过800项,其中国际标准超过了50项,一批企业借力国际标准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南京贝特环保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废水处理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从2011年开始参与废水再生利用的国际标准制订,目前技术层面的设计都已完成,并进入最后的专家审查阶段,有望于2017年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
“国际标准的制订既涉及技术问题,也包含各方利益的博弈,过程非常艰难。”贝特公司标准化总监汪文生说,一项国际标准的制订周期往往要耗时6—8年,有的甚至耗时10多年都没有结果。
既然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如此艰难,贝特公司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做?“这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汪文生介绍,机电、化工等行业,很多国际标准都是国外企业主导制定的,因此,他们也牢牢占据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废水处理相对来说还是个新兴行业,相关的国际标准还存在空白,贝特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今后将产品销往更多的国外市场,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参与制订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抢得市场先机,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汪文生介绍,在此前牵头参与制订的国内潜水搅拌器行业标准时,他们就已尝过这方面的“甜头”。比如,前不久,南水北调工程方面相关人士就主动联系他们,需要订购相关设备。他们很好奇对方是怎么找来的,对方说,是在标准库里查询到,贝特公司牵头参与制订了相关标准,所以专门找来的。
“目前,废水再生利用的国际标准制订虽然还没有最终审查通过实施,但对公司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也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汪文生说,他们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巴西、美国、荷兰、埃及、安哥拉等多个国家,相信以后“走出去”的步伐会更快,道路会更宽。
据悉,今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以新兴产业和我国特色优势领域为重点,逐步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比例;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符合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要求,顺应‘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市质监局副局长周黎丽介绍,南京自2007年开始推进标准化战略以来,企业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不仅是贝特公司,聚锋新材料公司、老山药业股份公司等众多南京企业,都曾参与制订或正在参与制订相关产品的国际标准。至2012年10月份,南京企业参与制订的国际标准只有16项,而现在已经超过了50项,3年时间增长了213%,产品主要集中于新材料、智能电网、环保设备等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