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生产力学会共同组成的国家生产力发展趋势与新动能课调研组到中冶华天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优化升级情况调研。调研组专家围绕中冶华天钢铁冶金业务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康养产业和绿色能源优势品牌业务培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调研组称,中冶华天新动能培育是十分优质鲜活、极具典型的案例。一是新动能培育在华天体现得更加生动,新动能不仅在新技术还包括新市场、新工艺、新产品开辟等等。二是通过数字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在华天更加突出,依托传统钢铁冶金业务向水环境和康养产业等业务延伸。三是数字基础在华天更加强大,源自自身优势技术、深厚基础和强大研发、管理等数字控制能力,使传统业务弱势变成强势,并走在前列。
在中冶集团“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战略定位下,中冶华天坚持深化改革,注重创新驱动,主营业务已从单一的钢铁冶金设计发展成为以EPC为主体,水处理及环保产业与“康养+”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元发展新模式;资质体系已从单一的冶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发展成为具有国家最高等级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等类别齐全、专业多样的26项资质。
在2015年国家提出新旧动能转换之前,中冶华天在新旧动能“有”中生“新”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积极转变盈利模式,转变经济增长点,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管理模式。围绕传统钢铁冶金业务,在节能上下功夫,在环境保护上下工夫,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上下功夫,着眼钢铁全流程工艺不断优化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成本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数据,帮助钢铁企业节能降耗,降低人工成本上,实现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环保。立足钢铁工业的废水处理经验,向民用废水处理拓展更有底气,在由“工转民”水环境治理业务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构建了完善的研发体制,以技术委员会为核心,以科技发展部为归口管理部门,以各研究院为研发单元,以各分(子)公司、设计院为转化实体。
实施人才战略,在各研究院不断配置优秀研发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截至目前,钢铁技术研究团队18人(其中博士12人),节能环保研究团队11人(其中博士6人),水环境技术研究团队84人(其中博士45人),康养产业技术研究团队13人(其中博士5人),互联网技术研究团队17人(其中博士2人)。
研发计划项目由自下而上申报模式改为多渠道征集研发需求模式。强化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成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有力抓手。
先后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产学研项目涵盖了水环境处理、钢铁冶金、海绵城市、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
2018年发布执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并通过了第三方审核机构的认证,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并控制了知识产权风险。
中冶华天注重科技创新与工程项目的紧密结合,积极引导科技成果转化。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专利百强企业”。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于2018年被考核为优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近年来,共有24项科技成果分别通过安徽省、中冶集团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累计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八项,其中钢铁企业煤气储存和输配系统设计规范》《潜水推流式搅拌机》为国家标准。“离心自吸混合式倒伞型曝气机” 2016年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污水生物处理脱氮除磷方法” 2017年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活性焦/炭烟气脱硫及解吸集成系统” 2018年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先后获评中冶集团、五矿集团“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以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为特征,发挥系统性技术优势和装备成本优势,实现由单纯的设计和总承包服务,向技术、产品、管理和服务一体化深度延伸,建立起以项目利润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能够设计钢铁“服务型智造”整体解决方案,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互联网+钢铁”等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型材高速码垛机械手研制成功后已在宣钢二小型改造项目中得到应用,一次正反码周期最快达25s,码垛位置精度小于1mm,可替代三十多名工人,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以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当前,作为中冶集团冶金建设国家队第一梯队的中冶华天承接了安徽省2019年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面向智能化的新国标螺纹钢低成本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以科研、规划、咨询、设计、建造、技术产品、运维等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打造出具有低成本、高标准、高技术、高质量“一低三高”的水处理品牌,成为国内水务行业的领跑者。
作为中冶集团水资源战略的重要承担者,中冶华天具有市政给水、市政排水、环境工程、工业废水运营、市政污水运营等业务最高资质,设有多个省部级技术中心、一个水处理核心装备制造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自主知识产权 “冶金综合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污泥减量化技术”“脱氮除磷技术” “高效曝气机装备技术” 等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效自吸混合式倒伞曝气机技术产品”“联通平衡转碟式高效曝气机技术产品”等两项水处理核心装备被鉴定为“国际领先”;自主研发了高效能曝气机、潜水推进器、黑臭水体在线治理等核心产品,其中曝气机是我国原创曝气装备取得的唯一国际专利,成果成功应用于福建、安徽、山东近10个污水处理项目。
结合市场需求,重点围绕城市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业废水处理、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生物制剂研制、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开发、节能环保装备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并结合城市发展,从给水、排水、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河道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综合规划与实施。
以专业化、全方位视角,致力康养产业的投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产业市场化,提供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健身、旅游、文化”等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并能按其特色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和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
依托独具特色的市场前期项目规划、策划能力,实施PPP、EPC+O等模式布局康养产业,抢占市场份额,打造中冶康养特色品牌。目前,在华东、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已完成及在手执行的咨询、规划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类型涵盖特色康养小镇、医养结合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康养文旅小镇等。同时,在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等产业集群项目规划中,充分融合中冶康养产业元素,带动康养业务发展。
在光伏与风力发电领域中,始终坚持“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主” “大型陆上风电工程为主,努力开拓海上风电业务”的市场定位,不断建设优质、高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工程,业务涉及江苏、上海、安徽、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湖北、天津、河南、福建等国内各省区,以及南美、中亚、西亚等海外市场。
目前已建设“中冶华康北汽镇江1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杭泰山鹰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淮安国和100MW风力发电项目”等光伏发电工程,与同类型工程相比,在工程质量、发电量都具有领先优势;在建风力发电项目属于国内领先的低速风场区域高塔筒、大叶轮、大容量发电机组方案,技术领先优势突出。
中冶华天在土壤修复方面布局较早,依托市场资源及人才储备的双重优势,以技术产品研发为导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行业起步阶段率先发力并占据有利位置。
设有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申报土壤修复相关的专利超过30项。自主开发的重金属螯合钝化修复剂、重金属固化不溶化修复剂、防风固沙土壤改良剂等土壤修复所需的核心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无锡、盐城等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项目,效果拔群。配合药剂产品生产设计制造了V型药剂混合机等机械设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生产力。承接了土壤污染防治咨询规划、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土壤修复治理工程等多类项目,服务于包括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江西、广西等地十余个省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