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减震器从产生阻尼材料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括液压减震器、充气减震器、可变阻尼的减震器;按产品结构划分可分为单筒和双筒两种,包括有单筒气压减震器、双筒油压减震器、双筒油气减震器。
200 多年前简易减震器就已经踏上历史的舞台,20 世纪以来,减震器发展变革迅速,已经成为汽车上重要的基础元件,减震器的变革历史实时对应着汽车的发展史。随着中国减震器行业发展,其产品效果逐步完善。
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提出应重点推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减震器作为汽车制造的重要零部件产品,该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关键行业之一,国家政策将持续支持国内减震器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持续鼓励国内高性能减震器产品产能建设。
减震器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为橡胶、金属材料、胶黏剂、阻尼介质等,产业中游为液压减震器、充气减震器制造商,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汽车车辆、远洋航行等。
减震器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车辆,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产销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其产量为2901.5万辆,销量为2887.9万辆。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受到疫情冲击急剧下降,2021年市场开始回暖,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702.1万辆,销量为2686.4万辆。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减震器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涨态势,从2016年的83.61亿元上涨至2021年139.8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9.22%,2016-2021年中国减震器年复合增长率为10.83%。未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增多,需求上涨,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亮眼表现,同时我国逐渐成为全球减震器制造主要基地,国内减震器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减震器产量从2016年的1.81亿只上涨至2021年的3亿只。
我国减震器行业的产值规模不断增长,从2016年的102.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43亿元。2020年为142.08亿元。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总产值有所下降,同比2020年下降6.17%。
随着我国汽车等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对于减震器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减震器行业需求量从2016年的0.97亿支上涨至2021年的1.67亿支,同比2020年上涨18.44%。其产量为3亿支,既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也可满足出口需求。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减震器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减震器出口量大于进口量,说明中国减震器行业不依赖于国外进口产品,其进口量在逐年减少,出口量为逐年增长。2022年中国减震器进口量为7.65万吨,出口量为72.76万吨,达到近8年来峰值。
中国减震器行业内,细分产品为同时筒式减震器、托盘式减震器、托盘支架式减震器,其中托盘支架式减震器市场份额占比最重,占比26.8%,其次为筒式减震器,占比23.5%,托盘式减震器占比12.4%,其他减震器占比37.3%。
汽车减震器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集中度高。在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国际知名减震器厂商通过自产和全球采购的方式保持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其中占比最重企业为拓普集团,占比为20%。
拓普集团为中国减震器市场中占比最重企业,为中国减震器行业重点,根据数据显示,拓普集团减震器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23.07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33.47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30.74%。
根据数据显示,拓普集团减震器产销量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产量从2018年的495.69万套上涨至2021年的742.19万套,销量从2018年的482.7万套上涨至2021年的727.64万套。
汽车减震器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条件技术积累理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规划,制订相应的纲要计划,才能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和效率,市场对于汽车减震器的要求在逐渐细化和严格。针对汽车减震器的研究活动需要不断地调整研发的方向,侧重于具体的研发重点来开展技术攻关和实践运用等,向新型减震器的研发方向来进行发展。同时彰显出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等特征。将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AI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运用。著作学科交叉,产业融合,切实提高汽车减震器研发的体系化、工业化的程度。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